现在,人们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所以几乎任何公司都必须有自己的网站。引入一个
新事物后,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网站放在服务器上。一般来说,网站访问量越大,服务器压
力越大。为了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网站的运维人员需要了解当前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系统的
处理能力是否接近极限,需要增加多少新的服务器来承受新的压力。作为一个合格的运维工程
师,这些你一定都很清楚。
一般公司在网站拓展上采用的是“体验+分步尝试”的方法,通过逐步逼近来获得系统的最终承载
能力。更专业的公司会让运维人员搭建线下测试环境。测试人员会先离线测试各种关键URL,
通过分析测试报告找到系统的极限值。这个方法只能得到一个近似值,因为真正的压力取决于
用户的行为和当时运行的代码。
能力。更专业的公司会让运维人员搭建线下测试环境。测试人员会先离线测试各种关键URL,
通过分析测试报告找到系统的极限值。这个方法只能得到一个近似值,因为真正的压力取决于
用户的行为和当时运行的代码。
三是在线切换流量,将部分流量分流到节点服务器,观察日志,直到报告错误无法访问,然后
再将流量自动切换回其他机器节点。这个方法可以获得最真实的系统压力,但是它会牺牲一些
用户体验。
再将流量自动切换回其他机器节点。这个方法可以获得最真实的系统压力,但是它会牺牲一些
用户体验。
以上三种方法的共性是,一次有效,下次换到新的代码环境,要重新手工测试。除了以上方法
,还可以使用一些系统命令进行监控,每天都可以做容量报告。通过查看报告,操作和维护人
员可以监控系统的实时压力和实时容量。当接近根据经验判断的压力上限时,将发出警报,提
醒扩容。其他公司利用监控系统观察半个月内系统的最大流量作为未来短期的流量预测,基本
上是靠经验。
,还可以使用一些系统命令进行监控,每天都可以做容量报告。通过查看报告,操作和维护人
员可以监控系统的实时压力和实时容量。当接近根据经验判断的压力上限时,将发出警报,提
醒扩容。其他公司利用监控系统观察半个月内系统的最大流量作为未来短期的流量预测,基本
上是靠经验。
以上方法都不能正确得到系统正常能承受的极限压力,一般是以牺牲体验或用户体验为代价的
。本章的内容是将系统的极限压力量化为具体数据,进行更准确的容量规划。
。本章的内容是将系统的极限压力量化为具体数据,进行更准确的容量规划。